涡流检测发展史
涡流现象是在1851年被法国的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发现,因此涡流有时被称为傅科电流。傅科制造了一种装置,利用在强磁场中移动的铜盘来显示当材料在外加磁场中移动时会产生涡流(磁场)。
涡流检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而开始的。法拉第发现,当磁场通过导体(一种电子很容易移动的材料)时,或者当导体通过磁场时,如果有一条闭合的路径使电流流通,电流就会流过导体。1879年,当另一位英国科学家大卫休斯(David Hughes)演示了线圈与不同导电率和磁导率的金属接触时,线圈的性质是如何变化的。然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电磁波发射和接收方面的这些发展才被用于材料测试。
1933年开始,在德国,弗里德里希·福斯特教授在为凯撒·威廉研究所工作期间,将涡流技术应用于工业用途,开发了测量导电率和分选混合铁成分的仪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取得了许多进展,特别是在飞机和核工业方面。涡流检测有许多新的发展,导致性能的提高和新应用的发展。
涡流检测现在是一种广泛使用并被广泛理解的用于缺陷检测以及厚度和电导率测量的检测技术。涡流检测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传入我国。涡流技术真正开始在我国大量使用是在70年代后期。冶金行业是涡流检测技术应用的一个大户。现在,穿过式涡流探伤设备已成为航空、核能、石油、锅炉等方面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旋转探头式涡流探伤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磨光棒材、轴承、滚珠等检测。点式手探涡流裂纹检测仪器及测厚、测电导率和材料分选等仪器在航空、机械等行业也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计算机化的多频涡流检测技术正在作为高技术产品进入化工、电站热交换器等检测现场。